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北方特產(chǎn)園藝研究所出售純長(cháng)白山野生老牛錯種子,每1000克種子 ,可種400平方左右。
野薊 又叫老牛銼、千針草、牛戳口、大薊、垂頭薊
二年生草本植物,高40~150cm。莖直立,分枝或不分枝,被多細胞節毛,上部特別接頭狀花序下部灰白色,有稠密的絨毛。瘦果偏斜,倒披針形,長(cháng)約4mm,壓扁,頂端截形,淡黃色;冠毛多層,剛毛長(cháng)羽毛狀,白色,基部連合成環(huán),整體脫落?;ㄆ?-7月,果期8~9月。
老牛戳地上部分有清熱解毒,涼血散瘀,祛風(fēng)利濕的功效。
用于治療風(fēng)熱感冒,風(fēng)熱濕脾,皮膚刺癢,子宮出血,尿路感染,跌打於腫等癥。
近幾年,人們常常采集野生薊食用,早春嫩苗鮮葉別有一番風(fēng)味。深受朝族人喜愛(ài)。能做出幾種咸菜。
野薊
野薊東北人又叫老牛銼、垂頭薊、大薊等。
【拉丁名】:野薊 Ciralummaackii Maxim
野薊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40~150cm。莖直立,分枝或不分枝,被多細胞節毛,上部特別接頭狀花序下部灰白色,有稠密的絨毛。瘦果偏斜,倒披針形,長(cháng)約4mm,壓扁,頂端截形,淡黃色;冠毛多層,剛毛長(cháng)羽毛狀,白色,基部連合成環(huán),整體脫落?;?、果期6~9月。
形態(tài)特征:莖生葉花期存在,葉片長(cháng)橢圓形、披針形或披針狀橢圓形,長(cháng)15~25cm,寬6~9cm,羽狀淺裂,側裂片4~7對,全部側裂片邊緣具大小不等的三角形刺齒及緣毛狀針刺,有時(shí)邊緣刺齒裂度較深而使葉片呈近二回羽狀,刺齒端有針刺,具細長(cháng)翼柄,柄基部有時(shí)擴大半抱莖;向上的葉漸小,基部擴大耳狀抱莖;全部葉上面綠色,沿脈被疏多細胞節毛,下面灰白色或淺灰色,被密絨毛。頭狀花序單生枝端或排成傘房狀;總苞鐘狀,直徑約2cm;總苞片5層,外層及中層的長(cháng)三角狀披針形至披針形,先端急尖成短尖刺,具緣毛,內層及最內層披針形至線(xiàn)狀披針形,全部苞片外面有黑色粘腺;花管狀,紫紅色,兩性,花冠長(cháng)2.4cm,管部與檐部近等長(cháng),5淺裂,花藥基部矢形,有尾。
生境:田野,路邊,河岸溝旁。
【資源分布】:分布于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河北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
【來(lái) 源】: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野薊的根、全草。
【功 效】: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、行瘀消腫、祛風(fēng)利濕。
【主 治】:風(fēng)熱感冒、皮膚瘙癢、尿路感染、跌打瘀腫等。用于血熱妄行、出血癥、鼻衄、嘔吐、咯血、便血、尿血、瘡毒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:甘,涼,肝、肺、腎三經(jīng)。
【用法用量】:內服:煎湯,3一9克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【動(dòng)植物資源分布】:分布于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河北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。
野薊(老牛銼)最喜歡生長(cháng)在山野間、道路旁,前些年的時(shí)候,人們很少采它,因怕它扎手;就連采豬食菜的人對它也沒(méi)有絲毫的興趣。而這幾年里,隨著(zhù)人們對野菜的關(guān)注程度越來(lái)越高了,人們才開(kāi)始發(fā)現了它的獨到之處,原來(lái)它不但可以食用,而且味道清香,口感也特別的好。
老牛銼不但可以食用,還具有涼血止血、散瘀消腫、治療慢性腸炎等功效。
相傳三國時(shí)的龐統在一次與敵作戰時(shí),身中數箭,血流如注;兵士中有懂醫識藥者,忙從道旁采來(lái)一種草藥,揉搓后將其捂按在箭傷處,很快便止住了傷口流出的血。據說(shuō)這位兵士用的草藥,就是這老牛銼。
有這么神奇的傳說(shuō)跟著(zhù),這老牛銼的身價(jià)是不是也該給人家翻翻倍了。目前還沒(méi)有人工馴化種植的,我所有少量的種子供應。種植技術(shù)也在實(shí)驗中。